5月18日,由我校與丹鳳縣人民政府、《小說評論》編輯部共同主辦的賈平凹與中國當代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我校圖書館二樓報告廳召開。全國人大代表、陜西省作家協會主席賈平凹出席大會并發表主題演講。中國當代文學學會會長張清華向研討會發來致辭,商洛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賈永安,校黨委書記張志昌、校長范新會、黨委副書記劉勇,丹鳳縣人大常委會主任吳宏濤出席開幕式。11名海外專家學者和30名特邀專家,以及省內外高校代表和我校師生代表共300余人參加大會開幕式。

韓國外國語大學樸宰雨教授,意大利翻譯家李莎,加拿大翻譯家德蘭,英國翻譯家羅賓,南京大學張光芒教授,陜西師范大學李繼凱教授、李震教授,西北大學段建軍教授、胡宗鋒教授、周燕芬教授,山西大學王春林教授,陜西作家協會副主席李國平教授,《小說評論》主編楊輝教授,中山大學郭冰茹教授,廈門大學徐勇教授,天水師范學院王貴祿教授,西北師范大學楊光祖教授,河北師范大學郭寶亮教授,《當代作家評論》李桂玲副主編,山東大學尹林教授,《小說評論》陳誠副主編,《當代文壇》趙雷副主編,商洛學院客座教授韓魯華先生等國內外200余名專家學者,圍繞“從商州到世界:賈平凹與中國當代文學”這一主題,深入研討中國文學與世界文學命運共同體構建,持續推動賈平凹與中國當代文學研究的發展,促進高校學科建設、更好地服務地方經濟文化發展。
會上,賈平凹圍繞自己的成長經歷和文學創作歷程,通過平實又深刻的語言表達了自己對故鄉商洛誠摯的熱愛和眷戀。賈平凹表示,故鄉是生死之地,所謂的出家就是出離生死,他的寫作也是某種角度上的另一種出家。每次寫作遭受挫敗、陷于困境,他的身體或靈魂就回到故鄉,從秦嶺和商洛中汲取前行的力量。他說,在早年寫作的時候一直想把故鄉和秦嶺告訴給世界,讓世界知道有個商洛,商洛在秦嶺之中。中年時期的他在社會的發展和世事的變化中,始終認為“個人、商洛、秦嶺的故事那就是中國的故事”,仍然通過大量關于秦嶺和商洛的作品,堅持不懈地尋找人類感情的共通點,追溯人性的復雜性,探究大時代里文學存在的理由。

賈永安在講話中表示,文化關乎國本、國運,文化興則國運興,文化強則民族強。賈平凹先生是文學的大河長河,是中國文學的榜樣地標,也是世界文學的另一隅。在文學創作的過程中,他始終站在商洛這個點上去觀察和認知著中國,并開啟了中國尋根文學的先河。以賈平凹先生為代表的商洛文人是商洛最為珍貴的資源,也是秦嶺最美是商洛、中國氣候康養之都的核心內涵之一。相信文學商洛與康養商洛的交融,必定會延伸出獨特的新內涵,文學和文化的熏染滋養必將為商洛中國康養之都的建設,注入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大美力量!

張志昌在致辭中簡要介紹了我校及商洛文化暨賈平凹研究基本情況。他指出,賈平凹老師作為我校兼職教授,學校的快速發展與他熱情無私地幫助密不可分。賈平凹老師深度參與見證了當代中國文學半個世紀的發展歷史,在與世界文學積極對話、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擴大當代中國文學在世界文學版圖的歷史進程中,發揮了獨特的推動作用。對賈平凹作品的研究,一直以來是中國當代文學研究的熱點。從文化的視角研究賈平凹與商洛文化的關系、研究賈平凹的本土性與世界性的關系,是我校賈平凹研究者學術研究的切入點與重要特色。

劉勇宣讀了張清華的致辭。張清華在致辭中表示,中國當代文學繁榮發展的進程應和著平凹先生作為作家的成長歷程,且與改革開放和民族文化復興的偉大進程一路同行。賈平凹先生在藝術上表現出了不倦探索的勇氣與銳氣,用他的小說構建了一種真正具有本土特色的“中國故事”。他既是不斷生長和被重新打開的作家,也是在不斷被討論和認識、被真正的讀者所認同的、同時屬于中國和世界的作家。
本次研討會為期2天,與會專家、學者、師生將與賈平凹進行面對面的交流探討,聽取北京大學溫儒敏教授等21位專家的主題報告,圍繞“世界文學版圖中的賈平凹文學創作研究、賈平凹作品中的世界性因素研究、文學史譜系中的賈平凹研究、賈平凹文學思想研究、賈平凹的城市書寫研究、長篇小說《河山傳》研究”等議題開展學術研討交流。
(文/劉雪 圖/謝豪 編輯/史潔 審核/王霄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