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陜西日報》“理論”版面刊發了我校王怡教授以《優化應用型人才培養機制 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為題的署名文章,文章結合我校辦學實際和校地協同發展經驗,深入剖析了高校在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背景下,如何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貢獻更多力量。
文章指出,應用型高校要主動作為,錨定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明確應用型人才培養定位,構建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進一步完善人才培養機制,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實現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環,為發展新質生產力培養急需人才。

(文/王葉 編輯/審核 王霄飛)
全文如下:
優化應用型人才培養機制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
王怡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高校作為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的集中交匯點,在服務科技發展和國家戰略需求中具有重要作用。要錨定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主動作為,完善人才培養機制,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實現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環,為發展新質生產力培養急需人才。
明確應用型人才培養定位
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
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要立足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的背景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需要盡快破解“卡脖子”難題。應用型本科高校要將愛國主義教育貫穿立德樹人全過程,引導廣大學生將個人理想融入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新征程,積極投身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服務高質量發展。
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要立足科技創新??萍紕撔履軌虼呱庐a業、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應用型高校是高校有組織科研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打通從科學研究、實驗開發到推廣應用“三級跳”的重要樞紐。應用型本科高校要聚焦“四個面向”,激勵師生追求真理、崇尚創新、實事求是,養成科學的思維方法、研究方法和工作方法,將科學技術的突破同新質生產力的培育結合起來,從而掌握科技創新、應用研究并服務于生產實踐的能力。
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要立足產業需求、區域發展。培養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應用型人才,必須以產業轉型升級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為導向,提高人才培養的精準性。應用型本科高校要主動作為,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緊密對接區域產業升級轉型,聚焦關鍵領域、關鍵崗位所需的核心能力要求,在專業設置、課程模塊、教學實踐方面進行精準對接,打造集人才培養、技術研發、產業創新為一體的產學研合作平臺,實現應用型高校與企業協同創新,促進科技成果加速轉化和落地,著力實現科技引領傳統產業升級改造,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
構建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
融入新質生產力發展
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要優化學科專業設置。應用型本科教育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正由伴生發展走向共生關系。應用型高校要主動建立與新質生產力相適應、以特色發展為導向的學科專業動態調整機制,圍繞區域產業集群和重點產業鏈建設,因地制宜調整優化學科專業設置。在師資力量、教學資源、經費保障等條件滿足的情況下,要緊盯急需學科專業,強化交叉融合和突出就業導向,開設新興交叉學科專業,提升專業智能化與特色化。同時,要不斷優化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緊跟時代和企業需求,從培養目標、課程設置、教學體系等方面不斷嵌入創新理念和智能化課程,攜手地方與企業共建教學資源、共同指導學生、共促學生就業。
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要強化師資隊伍建設。教師扮演著新型勞動者的培育者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參與者雙重角色。應用型本科高校要壯大“雙師型”師資隊伍,鼓勵教師了解區域產業發展動態以及企業需求,參與企業實踐,將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融入教學。要著力提升教師數字素養,充分運用慕課、微課、虛擬現實等多種方式,運用匹配產業實踐環境與真實工作過程的仿真實訓資源和平臺,提供泛在、多元、智能化的學習環境、學習生態,不斷提升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水平。
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要完善“雙創”教育體系。對接新質生產力發展需要,把“雙創”教育作為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重要平臺,在制度保障、課程設置、實踐訓練、教材建設、學分認定、師資培養、平臺搭建、經費投入、激勵措施等方面完善“雙創”教育體系。要強化學生主體地位,圍繞高校相對集中的科研創新要素,整合創新資源,切實提高學生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及時將科技創新成果應用到具體產業和產業鏈上。
構建應用型人才培養生態
適應新質生產力發展
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要用好評價機制。應用型人才培養要以教育評價改革為牽引,樹立以科技創新質量、績效、貢獻為核心的評價導向,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一方面,要推進科教融匯育人改革,通過制度建設、評價改革、示范引領、專業培訓等方式,完善教師科研成果轉化機制,激勵教師主動承接科技成果轉化,開展工程技術創新,在應用型人才培養中實現教研相長。另一方面,突出人才培養在科教融匯中的主體地位,結合應用型本科高校的辦學定位,厘清應用型人才培養在本碩博相互銜接的科教融匯育人目標和體系中的地位作用,有針對性地為學生參與科教融匯提供支持。
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要依托數字賦能。發展新質生產力要求新型勞動者具備數字素養,大學生作為新興產業以及數字經濟未來的主要從業者,其數字素養與技能是影響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的關鍵因素。應用型本科高校的數字化人才培養要強化數字化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場景應用,充分利用數字技術改革資源配置模式,優化管理服務流程,提高人才培養效率。要建立教育、產業數據共享機制,增強學生對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和云計算等新興技術的理解和應用,讓大學生成為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的直接參與者,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的創業者。
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要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是辦好教育的根本保證。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要提高政治站位,強化使命擔當,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扎實推進學校各方面建設。要堅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將思政課教師、專業課教師、思政工作隊伍及社會資源聚合成“育人共同體”,實現專業知識與立德樹人的有效融通。要堅持以改革為中心,聚焦提升應用型高校辦學治校水平和人才培養能力,加快構建適應應用型高校建設需要的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堅持以師生為中心,激發黨員干部干事創業活力,切實把應用型高校建設成為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