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中國教育報》“教改風采”版面刊發專題報道《商洛學院健康管理學院以產教融合支持秦嶺康養產業發展》。文章從構建協同育人生態體系、重構專業課程體系、鍛造“雙師型”師資隊伍、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四個方面全面介紹了我校深化產教融合、助力人才培養,積極協助地方政府打造“中國康養之都”的特色創新舉措。
文章指出,生態康養產業是商洛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的戰略抓手,我校精準對接地方康養產業發展各領域人才需求,以健康管理學院為載體,發揮學科專業和資源優勢,主動作為,為秦嶺康養產業集群建設提供了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支撐。

(文/寇嘉鈺 編輯/審核 王霄飛)
全文如下:
商洛學院健康管理學院以產教融合支持秦嶺康養產業發展
郭耀東
為地方主導產業發展培養高素質人才、服務區域發展重大戰略是地方高校的重要職能。商洛學院所處的商洛市全域位于秦嶺腹地,具備發展康養產業的優良條件。依托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稟賦,地方政府部門正全力推進“中國康養之都”建設。生態康養產業作為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的戰略抓手,涵蓋康復、護理、食品、營養、心理健康等多個領域,單一專業人才難以滿足復合型產業發展的智力和知識結構需求。作為區域內僅有的本科院校,商洛學院精準對接康養產業對復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以健康管理學院為專門載體,依托陜西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系統構建產教融合育人體系,為秦嶺康養產業集群建設提供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支撐。
產教融合構建協同育人生態體系
學校出臺《商洛學院服務商洛高質量發展50條措施》,與地方政府部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主動認領商洛市打造中國康養之都工作任務,積極參與地方政府部門牽頭組建的國家級別康養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建設。行業主管部門將康養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納入地方打造“中國康養之都”和康養產業發展工作重點,校地聯合共建商洛康養產業研究院,作為區域康養產業應用型人才培養和技術智力輸出的總體智庫平臺,確保域內優質資源投入康養專業人才培養。學校先后與10余家區域康養產業領軍企業、行業頭部機構聯合共建陜西省“四主體一聯合”秦嶺康養產業校企聯合研究中心、“雙百工程”健康養生產學研一體化示范基地、優質實踐教學基地和大學生就業創業基地,夯實康養專業人才培養的平臺保障。2025年進一步聯合區域5所高校和3家康養龍頭企業牽頭組建陜南生態康養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持續優化康養產業產教融合人才培養生態系統。
產教融合重構專業課程體系
學院與區域康養產業行業主管部門、頭部企業密切協作,繪制秦嶺康養產業鏈、創新鏈對接耦合圖譜和康養產業鏈知識體系圖譜,系統研判分析康養產業鏈各環節對人才的知識、能力、素養要求,制定區域“康養產業人才需求清單”和“康養專業應用型人才知識能力清單”。在此基礎上,優化完善康養專業布局,先后開設護理學、食品衛生與營養學和康復治療學專業,初步構建形成服務地方打造“中國康養之都”戰略的康養專業群。進一步基于成果、能力和目標導向的OBE理念,校企校地合作修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圍繞產業鏈需求重構康養專業知識體系,完善、細化符合區域康養產業發展需求的專業人才培養標準體系。與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合作實施國際創意課程項目,引入符合國際康養產業發展趨勢的課程體系。同時根據康養產業發展對行業共性核心知識素養和產業鏈具體環節對特定知識能力的不同需求,構建“專業平臺課程+方向模塊”課程體系,編寫特色教材及簡明教程,創新改革課程評價標準與考核方式,建成一批體現產業發展特色的專業群平臺課程和模塊課程。以課程為載體強化專業交叉融合,促進復合型康養人才培養,提升人才培養與產業發展的適配度。
產教融合鍛造“雙師型”師資隊伍
高水平師資保障是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關鍵要素。學院堅持將教師發展全面融入“中國康養之都”建設,努力打造既有較高專業理論素養,又能切實服務產業發展的“雙師型”師資隊伍。學校在持續引進高學歷教師夯實康養專業師資隊伍基礎上,選派教師擔任“科技副總”“三區人才”“科技特派員”,赴地方政府部門和行業相關部門掛職鍛煉,深度參與地方重點康養產業規劃編制、基礎調研和重點項目建設,將個人發展的“根須”扎入康養產業土壤里,在產業一線汲取營養提升個人業務能力。大膽打破學科專業壁壘限制,整合院內外師資力量,深度對接區域康養產業頭部企業具體技術和智力需求,跨學科組建根植地方服務團隊,建立科技小院和博士工作站。以團隊為單位、項目為載體,有組織地服務重點康養企業發展,實現“單兵作戰”向“系統集成”轉變,提升教師服務康養產業發展的整體水平。積極拓展康養專業師資隊伍建設路徑,從康養產業頭部企業、康養行業主管部門聘請30余名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專業技術人員和產業經營管理經驗的行業管理專家擔任校外實踐導師,深度參與相關專業的各類實踐教學與創新創業實訓等人才培養工作,校企合作雙向奔赴,強化高水平師資保障。
產教融合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學院在課堂教學中引入康養產業實踐案例,依托與區域康養產業頭部企業合作建設的課程,系統梳理康養產業一線實踐案例,精心導入課堂教學,引導各專業建立健全涵蓋人才培養全過程的產業發展實踐教學案例庫,幫助學生直觀洞悉康養產業前沿知識成果,了解產業發展未來趨勢。積極探索實踐康養專業特色課程思政建設路徑,組建康養專業群課程思政研究中心,充分挖掘秦嶺腹地的氣候、中醫藥和綠色食品等康養資源的課程思政元素,編寫具有地域資源特色的康養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案例庫,促進課程思政與專業教育有機融合,提升康養專業課程思政建設水平。強化凸顯實踐教學和創新創業教育作為產教融合耦合樞紐作用,將區域康養產業技術需求轉化為實踐教學內容和創新創業實踐項目,依托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和學科競賽作品,幫助地方企業研發具有地域資源特色的健康休閑食品和康養產品20余種。各專業畢業論文選題堅持面向區域康養產業頭部企業、行業協會公開征集,95%以上畢業論文選題均來自區域康養產業與健康事業發展實際需求。組織開展康養特色德育、美育、勞動教育,依托課程平臺,舉辦“致敬無言良師 把握生命意義”德育活動,堅定學生投身康養產業發展、服務人民生命健康的理想信念。圍繞“百年丹鳳”葡萄酒產業發展,開設“葡萄酒品鑒”公共選修課,舉辦“中國康養之都”葡萄酒交流品鑒會,宣傳普及葡萄酒營養健康價值。校地聯合共建省級康養主題勞動教育實踐基地,設計并實施系列特色鮮明的勞動教育課程,依托基地舉辦“第八屆商洛核桃開桿節”等主題勞動教育實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