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25年是貫徹全國、全省教育大會精神,落實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的關鍵之年,是全面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收官和“十五五”謀劃之年,也是全面落實學校第三次黨代會精神至關重要的一年。學校工作要點從堅持黨建引領、深化創新改革、堅持立德樹人、強化科研產出、落實以生為本、服務商洛發展、強化民生保障等方面安排部署了43項重點工作。校內各單位將以實際行動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全年工作要點為遵循,確保各項工作任務落地見效,奮力繪就學校高質量發展新藍圖。
科技處處長 程敏
2025年,科技處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服務國家戰略需求、賦能產業和區域經濟發展為導向,以“有組織科研”為抓手,推進科研創新,全面完成“十四五”事業發展規劃目標和第三次黨代會目標任務。
聚勢謀遠,精準發力,構建科研項目全鏈條管理體系。聚焦國家級項目申報,實施“預研培育-專家輔導-動態優化”全周期管理,通過專家靶向輔導提升項目命中率。
強基固本,多維聯動,打造特色科研平臺矩陣。明確校、院(部)、科研平臺和科研團隊四級科研組織的重點研究方向與管理職責,強化重點實驗室、野外觀測研究站等省市級科研平臺對接產業需求,培育建設國家級研究平臺。
破壁攻堅,雙向驅動,激活成果轉化新動能。以建設“概念驗證中心”、共建“中試基地”為抓手,圍繞地方主導及特色產業發展和企業需求培育和遴選校內優秀科技成果5-8項。積極開展成果轉移轉化路演活動,實現科技成果轉移轉化10-15項以上。
開放融通,品牌引領,深化學術交流新格局。擴大“秦嶺大講堂”學術交流影響,邀請院士、國際學者3-5名開展前沿講座,舉辦高層次學術活動,提升學科影響力。
根植地方,靶向施策,構建校地共生發展圈。圍繞商洛3+N 產業集群和17條重點產業鏈,選派博士、教授團隊深入企業開展技術幫扶,落實“科技副總”等人才項目,定向匹配企業技術難題,力爭年度科研經費持續增長。
普惠共享,多維協同,拓展科普教育新路徑。依托“流動科技館”省級志愿服務品牌,深化“翱翔之翼”大學生科技志愿項目,打造特色課程,構建“高校-社區-中小學”三位一體科普教育網絡。
校團委書記 王姍
2025年,全校共青團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落實學校第三次黨代會決策部署和“十四五”規劃,系統謀劃“十五五”工作,實施共青團“四項育人工程”,組織全校團員青年為推動學校高質量發展貢獻青春力量。
實施“青春鑄魂”工程。一是堅持“黨建帶團建”,以研討辨析、座談交流、朋輩宣講等形式創新賦能“三會兩制一課”,促進黨的創新理論內化、深化、轉化。二是豐富思想政治引領載體,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持續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腦入心。三是著力發揮好商洛革命老區優勢,提升紅色資源育人功能,開展好“場館里的思政課”“行走的思政課”,豐富“青”字號思政課實踐教學資源。
實施“青春強基”工程。一是加強團委對學生會、社團的指導管理,優化各學生組織運行模式,辦好“社彩繽紛 團聚商院”社團近距離、“書香潤商院 悅享新時代”青年讀書會等特色活動。二是實現學生骨干“校、院、班”三級培訓全覆蓋,提高團干部素養和能力。三是嚴格規范入團程序、團員培養教育力度,深化“青馬工程”,完善推優入黨機制。
實施“青春建功”工程。一是辦好挑戰杯競賽,舉辦優秀項目分享交流會,不斷提升學生科技創新素養能力。二是開展好“三下鄉”“返家鄉”社會實踐活動,探索“志愿服務+勞動教育”模式,引導學生在志愿服務中樹立勞動意識。三是選派優秀大學生參加政府見習、赴西部建功立業,承辦大型賽事志愿服務、市區公園文化演出活動,進一步完善校內外實踐鏈接體系。
實施“青春護航”工程。一是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加強團學陣地建設管理。二是用好“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穩步推進大學生藝術團建設,校院協作、院院合作開展更具特色的校園文化活動。三是加強就業觀念引導,堅持團干部幫扶困難群體,扎實開展共青團促就業行動。
國際合作與交流處處長 張建芳
2025年國際交流工作以擴大中外合作辦學規模和提升合作育人成效為著力點,提升國際化工作在學校高質量發展進程中的貢獻度。
一是擴大合作辦學規模,加快“在地國際化”發展步伐。新增生物技術、化學和網絡工程三個專業為國際創新課程項目招生專業,加快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和國際創新課程項目課程改革,凝練辦學特色,推動項目提質增效,助力“在地國際化”邁上新臺階。
二是提高引智引專質量和管理服務水平。按照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和國際創新課程項目教學需求招聘高水平外教6人,充分發揮外教在“在地國際化”發展中的作用;與相關部門聯動做好外教日常管理,確保課堂教學質量和意識形態安全。
三是擴大師生交流平臺,助力師生國際化發展。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歐美國家高水平大學合作交流,與5-8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歐美國家高水平大學和機構建立合作關系,選派15名左右教師、30名優秀學生赴國(境)外交流學習、研學實踐,推動“2+2”雙學位、“4+1”本升碩聯合培養項目落地見效。
圖書館館長 張國春
2025年,圖書館將圍繞學校中心工作,提升服務質量、支持學術發展、推動校園文化建設,力求為讀者提供更加高效、便捷、多元化的服務。
一是加強館藏建設,提升文獻保障能力。不斷豐富館藏,拓展書目采訪渠道,創新書目獲取方式,進一步優化館藏資源結構,全力保障圖書符合學校學科專業建設。強化商洛學院文庫和地方文獻資料室等特色館藏建設。加強電子書、數據庫、期刊等數字資源的使用調研及維護,滿足師生對在線資源的需求。
二是集聚優質資源,助力碩士點學科建設。深入調研3個碩士點學科建設對圖書資料和電子資源需求,密切聯系碩士點專業導師,就研究生所需圖書館資源及服務征求意見建議,為我校碩士點學科建設提供精準、高效的文獻服務支持。
三是提升服務質量,優化讀者體驗。加強培訓,提升館員專業素養和服務意識,繼續優化圖書館網站和移動端應用,提升讀者線上使用體驗,探索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在圖書館管理中的應用,提升資源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四是深化學科服務,拓展育人功能。堅持入院進班,積極推動入館教育、資源推廣、二級學院資料室文獻資源建設等工作,提升館藏紙質圖書及數字資源利用率。開展閱讀推廣系列活動,培育經典誦讀、我是講書人、“書山尋寶”文獻檢索大賽、閱讀打卡、信息素養大賽等活動品牌,創新活動載體和內容,營造濃郁的校園文化氛圍。加大紅館建設,搭建紅色文化育人平臺。依托館藏紅色文化資源,加強商洛紅色文化資料館建設和成果轉化應用,進一步發揮商洛紅色文化資料館愛國教育和服務地方功能。
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院長 陳垚
電信學院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和全國兩會精神,堅持黨建引領,聚焦人才培養中心工作,強化學科建設,全面提升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
一是夯實基層黨組織建設,凝聚事業發展合力。建立中外合作辦學和創新創業教育黨支部,促進黨建與業務的融合,力爭獲批省級樣板黨支部和校級標桿院系。
二是深化審批評估整改,優化人才培養模式。加強科教融合協同育人,深入推進AI賦能教育教學,重構“OBE+模塊化”課程體系,修訂人才培養方案,探索工學交替人才培養模式。
三是對標專業學位條件,夯實建設點基礎。以服務秦創原和電子信息產業需求為導向,深化產教融合,凝練“光伏電站運維和智慧醫療”特色方向。聯合龍頭企業共建產業學院,打造“雙導師”團隊,推動科研成果轉化應用,力爭達到物理學和電子信息專業碩士學位點建設標準。
四是深入開展根植地方行動,構建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打造“課程-實踐-孵化”三位一體雙創平臺,建設“創新創業教育工作坊”。聯合商洛高新區企業舉辦“科技成果轉化路演”,培育5個學生項目入駐商洛學院大學生科技園,獲省級以上創新創業榮譽30項。
經濟管理學院院長 張林
經管學院緊扣學校戰略部署,以“提質增效、創新突破”為核心,聚焦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科研創新、就業質量及師資優化五大維度,系統謀劃重點工作,著力打造發展新引擎。
強化學科布局,夯實發展根基。全力推進“圖書情報學”碩士點申報,完善師資與實踐基地。攜手企業共建“數字經濟”新專業,培育學科特色增長點。
深化教學改革,提升育人質量。教學改革秉持“賽教融合”,為教師提供培訓與幫扶,力促省級以上教學競賽獎1-2項。強化學生實踐創新能力,重點培育10支以上競賽團隊,確保省級以上獎項超10項。
聚力科研突破,服務區域經濟。瞄準數字經濟、智慧管理等領域,組建跨學科科研團隊,鼓勵申報國家級項目1-2項、省部級項目2-3項,橫向課題經費目標突破300萬元。深化產學研合作,與龍頭企業共建聯合實驗室,推動科研成果轉化率提升。
優化就業生態,打造育人閉環。就業方面,實施“精準就業工程”,推行“學業-職業”雙導師制,保障優質就業占比超60%,強化考研輔導,實現考研錄取人數新突破。
引育并舉,構建高水平師資梯隊。計劃引進1-2名高學歷人才,鼓勵教師深造訪學,落實“教師導師制”。
2025年,經管學院將凝聚師生之力,以堅定決心、務實舉措,邁向“爭創一流、特色發展”新征程。
健康管理學院院長 郭耀東
2025年,健康管理學院將圍繞學校中心工作,對標學校“十四五”事業發展規劃,深度融入地方打造“中國康養之都”戰略,以高水平黨建為龍頭,以學科建設為引領統籌推進學院各項工作發展,不斷強化辦學內涵建設,夯實學院高質量發展基礎。
一是強化黨建龍頭作用。發揮黨員示范引領作用,以標桿院系和樣板支部建設為抓手,凝練具有康養學科專業特色的黨建品牌,持續推進黨建和業務融合發展,打造堅強有力的基層戰斗堡壘。
二是強化學科引領作用。堅持并強化學科引領學院高質量發展的理念,積極開展碩士研究生聯合培養工作,對標“食品與營養”“應用心理”專業碩士學位點建設要求,優化團隊結構,凝練學科方向,整合辦學資源,加快成果產出,彌補學科建設短板。
三是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全力做好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整改工作,堅持完善教學值周制度,強化結果反饋與應用,提升教學規范和服務保障水平。以人才培養方案修訂為抓手,推動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學領域應用,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升教師教學能力和學生創新能力。
四是提升科研成果質量。圍繞區域康養產業集群對高水平科研成果的需求,開展有組織的科學研究與服務地方工作,高質量建設商洛康養產業研究院、陜西省“四主體一聯合”秦嶺康養產業校企聯合研究中心等科研平臺,產出一批具有特色鮮明、具有較高影響力的高水平科研成果。
五是做好學生精細管理。守好安全穩定底線,完善特殊學生精準幫扶工作機制,著力做好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業指導服務等工作。以學生考研引導幫扶和學科競賽指導為抓手,加強學風、考風建設,促進學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