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省科協公布了“2024年陜西省科技工作者創新創業大賽”獲獎名單,我校科技工作者崔孝煒主持申報的《點渣成金——低碳全固廢膠凝材料技術研究與應用》、李春主持申報的《ppb級半導體金屬氧化物氣體傳感器的開發及產業化》、趙威主持申報的《陶粒天下——尾礦基超強陶粒開拓者》和龔偉主持申報的《適用于尾礦庫區一體化治理的修復劑研發及產業化》4項創新項目榮獲三等獎。
2024年陜西省科技工作者創新創業大賽商洛學院獲獎名單

本次大賽由省科協、省發展改革委、西咸新區管委會等10家單位攜手聯合主辦,旨在激發全省科技工作者的創新潛能,推動科技創新成果的產業化進程。大賽共設置了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生物醫藥等6個前沿領域,吸引全省20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等單位積極參與,共有580個項目、3000余名科技工作者參加初賽。據悉,陜西省科技工作者創新創業大賽已連續舉辦9屆,累計評出獲獎項目1500余個,實現企業應用推廣400多項。
下一步,我校將繼續秉持創新驅動發展的理念,加強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工作,為推動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科技創新事業貢獻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文/石強 編輯/王鵬舉 審核/王葉)
項目介紹:
李春團隊《ppb級半導體金屬氧化物氣體傳感器的開發及產業化》項目:提出了微波還原+原位生長技術構筑金屬氧化物/石墨烯氣敏傳感復合材料,建立了“制備工藝-結構控制-性能分析”之間的構效關系,揭示了其敏化機制。所構筑的ZnO/WT-Gr異質結新材料,實現了室溫下對100 ppb濃度NO2氣體高靈敏檢測。團隊目前獲科學技術獎3項,獲批專利15件,發表相關學術論文60余篇。
趙威團隊《陶粒天下——尾礦基超強陶粒開拓者》項目:本項目歷時五年,歷經三代,采用85%以上鐵尾礦為主要原料,加入黏土、長石、廢玻璃等固體廢棄物為輔助原料制備出可替代石子的超強陶粒。根據各種原料化學組成,結合三元相圖設計原料配方,研究原料配方對超強陶粒性能的影響;研究成型工藝、燒成工藝等工藝制度對超強陶粒性能的影響,確定制備超強陶粒的最佳原料配方和工藝參數,為鐵尾礦高附加值資源化利用提供可行途徑;本團隊開發的鐵尾礦基超強陶粒其顆粒強度高達56 MPa,約為石子的3.7倍,可完全替換石子用于火車軌枕、管裝、路基、高層建筑等領域,于同類型陶粒產品相比,具有成本低廉,性能優異的特點,市場需求量巨大、應用前景廣闊。本次申報經前期與合作企業詳細溝通,半年精細打磨,學校科技處推薦,現場答辯最終獲獎。
崔孝煒團隊《點渣成金——低碳全固廢膠凝材料技術研究與應用》項目:成果聚焦污染防治攻堅戰,服務國家生態環境保護的重大戰略,推動我國礦冶固廢資源化產業的高質量發展,依托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專項項目、陜西省科技計劃項目、陜西省教育廳重點研發計劃等項目,圍繞秦嶺地區豐富的礦產資源和大量堆存的礦冶固廢開展綜合利用的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陜西省科技計劃項目、陜西省自然科學基金、商洛市科技計劃項目、企業委托項目等各類課題20余項,對礦冶固廢制備礦物摻合料和新型環保建筑材料等低碳膠凝材料技術開展了系統研究,重點突破了利用尾礦、礦渣、鋼渣、脫硫石膏等礦冶固廢制備新型建筑材料的技術瓶頸問題,為利用尾礦廢渣等固體廢棄物生產出新型建筑材料奠定基礎,并開展了應用推廣和工程示范,該成果得到了趙鵬大院士的高度評價。發表學術論文50余篇,獲授權專利20余 件,獲省市科技獎12項,參與制定國家、行業等標準8項,多項技術在企業推廣應用,為企業新增經濟效益上億元。解決了尾礦制備建筑材料方面最急待突破的一批技術瓶頸問題,利用尾礦等固體廢棄物生產出了高附加值的新型綠色建筑材料,解決了長期困擾企業發展的環境污染難題,有助于促進礦業行業轉變傳統粗放型增長方式,發展以尾礦資源為依托的綠色環保建筑材料產業提供技術支撐,對于實現礦業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和商洛市建設國家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示范基地和國家循環經濟城市,保障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質安全,保護“中央水塔”的生態環境具有重要意義。
龔偉團隊《適用于尾礦庫區一體化治理的修復劑研發及產業化》項目:“適用于尾礦庫區一體化治理的修復劑研發及產業化”項目針對礦冶過程重金屬污染物處理及礦區生態修復技術研發及理論問題,依托于商洛學院陜西省尾礦資源綜合利用重點實驗室省級平臺,在科技處及學院領導的支持與指導下,團隊借鑒沙漠或鹽湖區生態修復的成熟經驗,已開展實現兼具重金屬污染控制與生態修復并舉的修復劑材料的制備技術與工程應用研究。在整個參賽過程中,學院邀請江蘇大學李松軍院士和中科院劉白玲研究員從參賽項目的內容、結構、核心競爭力、項目可行性及未來發展等方面給與我們團隊一些建議和優化意見,助力項目再升級。賽后,為切實服務地方企業發展,促進產教資源的有效對接,學院還幫助我們團隊精準對接企業各方資源,為項目后期的進一步落地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首次提出“將羧基型共聚乳液用于尾礦庫重金屬污染控制與生態修復就地綜合治理”的新理念,制備出以提高材料固定重金屬離子的穩定性和吸附容量的端羧基型生態修復劑,并將其用于就地消化含污染重金屬礦粉制備類土壤美化環境。所制備的修復劑能夠不斷改善礦區土壤質量和植被覆蓋率,最大程度的提高土壤和植被固碳能力,最終實現生態修復和產業發展的目標,為商洛礦山區域可持續發展和社會進步提供科技支撐,以生態GDP推動礦山經濟帶高質量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