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浙江天目山,王洋在夜間誘集昆蟲

今年4月7日,王洋在商州區蘆溝村中藥材種植區,調研中藥材病蟲害發生情況

肉眼觀察到相似的昆蟲,采集回來后顯微鏡下形態結構可能千差萬別。王洋用顯微鏡觀察昆蟲
4月3日12時,檢查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請書,將電腦上的鼠標移動到保存鍵按下,王洋抬頭看了看窗外的天空,才發覺自己已經從天黑忙到了天亮。一夜沒合眼,他摘下500多度的黑框眼鏡,按揉眼周。辦公室窗臺上的長壽花,綻出了三叢嫩黃、兩簇粉色的層疊花朵,王洋伸手將花盆轉了轉,“過段時間就要把它們轉個向,要讓每個面都見陽光,這樣花才開得好?!边@位任教于商洛學院的農學博士,前不久剛獲得“2019年度陜西省崗位學雷鋒標兵”榮譽稱號。
出身農家 愛上農學
王洋今年33歲,鎮安縣茅坪回族鎮人。
父母是普通農民,家里還開了個小百貨店。在王洋的記憶里,小時候父母總是在辛勤勞作,日復一日。他們兄妹三人同時上學期間,母親把小百貨店的經營范圍擴大,進貨品種繁雜,也更辛苦。父輩身上吃苦耐勞、堅持不懈、愿意為了更好生活付出努力的品質,早已深深烙進王洋的骨子里。
王洋說,雖然父母文化程度不高,但非常重視孩子的學習。尤其是母親,始終認為知識能夠改變命運,對他們說得最多的話就是“作為農村孩子,要好好學習”。弟弟妹妹都考上了大學,順利就業參加工作。微信朋友圈簽名是“唯讀書可變化氣質”的王洋,至今仍感念父母對他們的教育。“一定要讀到研究生!”父母傳達給王洋的態度和要求,也讓他明確了繼續學習的目標。
高考時,王洋報考的是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食品工程和葡萄酒等理工科專業,但分數僅高出理科一類本科分數線18分,被調劑到了植物保護專業,而這是一個大家都“不感冒”的農學專業。
進入學校后,王洋才慢慢了解到植物保護是一個研究農作物病蟲害的學科,目的是保護農作物不受病蟲侵害,保障農產品豐收,為農業的健康發展保駕護航?!皠側雽W其實是挺茫然、失落的,學習了解后,特別是學習了周堯、李振岐院士等植保先驅們對國家、社會所作的貢獻,才發現這個專業很有意義,慢慢地就愛上了植保?!蓖跹筇寡?。
在讀本科期間,王洋不僅認真學習理論知識,還積極參加學校的各種活動,不斷嘗試將所學與實踐結合,培養自己的科學思維。2007年王洋主持的學校大學生創新基金項目——“陜南地區胡蜂頻繁襲人原因及防治措施分析”,就來自于他對生活與周邊環境的觀察。王洋介紹,做這個項目時他和團隊里另兩個同學,利用周末時間到柞水調研。到了暑期,他就一個人在家鄉附近村鎮走訪,與鄉親聊天,填寫調查問卷,了解胡蜂襲人事件的發生規模、原因及其規律。
王洋完成了大學生創新基金項目從申請書到最后的結項報告?,F在回憶起來,他依然感激此次經歷。做大學生創新基金項目,培養的是科學興趣和創新精神。在寫各種材料的過程中,思維中的基本科學規范也在逐步養成,王洋因此對科學研究產生了興趣。
順利考上本校研究生后,王洋從事更細化的研究。在此期間,導師張雅林以其儒雅的人格魅力對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導師尊重學生的科研興趣與愛好并因材施教,經常鼓勵、引導學生積極探索科學前沿問題,尤其是導師對待科研一絲不茍的態度和樂于奉獻的精神,都激發了他對專業、對科研的熱愛,每年都要赴野外采集標本,補充科研材料,足跡遠布海南、貴州、西藏、浙江等地?!叭ノ鞑啬摰臅r候,經過險要地段,即便坐在車里手心都會怕得冒汗;越是生物多樣性好的地方旱螞蟥越多,采集標本時褲腳要扎緊,不然就要流血了?!边@些都是科研帶給他的珍貴經歷。
不忘初心 報效桑梓
努力鉆研與優秀的成績使王洋取得了保送博士研究生的資格。2017年博士畢業時,面對多個省會城市的就業機會,王洋有過猶豫。“大城市工資高點,以后的發展機會也多,對以后子女上學也有利,有啥猶豫的?”父母這樣勸說他去大城市。
思量再三,王洋最終決定堅持自己的想法,把自己所學專業——“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價值發揮到最大,把科研做到最實處。無疑,他的專業最能應用在自己的家鄉。他毅然放棄其他就業機會,選擇了商洛學院。
與實際接軌才是科研的落腳點。王洋將自己的專業和科研特長根植于商洛大地,用科研成果助推商洛經濟發展是他最大的心愿。在選擇接軌的方向時,他本打算作核桃害蟲方面的研究,學校科技處領導建議道:“中藥材病蟲害防治對我市發展更為必要?!焙髞?,王洋偶然了解到,家里一個熟人之前投資了200畝地種植丹參,到第三年卻因為病蟲害暴發減產,不堪承受經濟損失而不得不放棄種植。這件事對他觸動很大。
王洋意識到,病蟲害已經影響了中藥材產業的發展,顯然成了我市更加迫切需要破解的經濟問題。之后,王洋也多次實地調研,調研結果讓他決定轉換方向,主攻中藥材病蟲害防治。
確定了目標,就積極行動。2018年底,王洋立足我市區域發展,主持組建了商洛市科研團隊——“秦嶺中藥材病蟲害成災機理及綠色防控創新團隊”。與團隊利用節假日跑遍我市重要的中藥材種植基地,共收集病害蟲標本800多個,目前,已初步完成商洛市中藥材病蟲害數據庫的建設,基本摸清了當前我市生物病蟲害的一些重要種類及發生情況。同時,他針對商洛特色中藥材和林果產業,利用螳螂等天敵昆蟲和蒼術、核桃青皮等植物資源,重點開展葉蟬等刺吸式害蟲的綠色防治研究,可減少農藥施用2至3次,減少農藥殘留量,保證中藥材產品質量。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下一步,王洋希望通過技術推廣培養一批懂綠色防控技術的技術人員和農民。綠色防控技術使得農生態環境改善、天敵種群數量增加,對保障區域中藥材產業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作用?!耙豁棶a業的可持續發展,是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我要做的就是為我市中藥材產業和特色產業可持續發展提供基礎保障?!?/p>
王洋說,雖然基礎科研過程漫長,工作繁重復雜,但他的初心不會變,要用自己的專業所學為家鄉經濟發展作一點努力,并希望這點努力能夠產生一點作用?!拔乙e極響應學校根植地方的號召,把專業和學問書寫在商洛大地上。”王洋對未來充滿希望和干勁。
言傳身教 投身科普
王洋堅持立足崗位,踐行雷鋒精神,不分寒暑假,默默奉獻在自己的崗位上,任勞任怨,全力以赴開展教學工作、科學研究和省級優勢學科建設,還擠出時間作科學普及。
德為師之本。作為一名教師,王洋處處為人師表,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打動人、感化人,把對事業的執著和對學生的關愛,化為自覺的行動,鼓勵學生發揮主動思維去創新。“學生通過調研提出自己的問題,再去落實操作執行,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是鍛煉學生科學思維的一個有效途徑。引導學生積極發現問題,并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他們往往更有激情,也收獲更大?!彼39膭顚W生觀察生活周圍有趣的現象,利用身邊的生物資源發現有意義的科學課題。
2017年,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學生趙欣找到王洋,說想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王洋聽后,給她介紹了資源昆蟲學這一領域的研究進展,鼓勵她結合自己專業去尋找一個有意思的話題。幾天后,學生向王洋反饋了她的思考——校園里最多的就是螞蟻了,到處都是,并且個頭還大,這種生物資源不知道能否應用于生活。王洋提示,東北和云南對螞蟻資源的開發利用較好,建議她搜集資料,可以利用此開發一款產品。后來,經過師生共同努力,《陜南螞蟻富硒保健茶的研究開發》在2018年9月獲得國家級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立項。目前,經過實驗優化,他們已獲得產品的最佳配方并發表了論文,下一步他們還準備用此產品參加“互聯網+”大賽。
在王洋的指導下,去年10月,另一學生趙彪的《蒼術植物源抑菌電熏香液的研制與開發》項目也獲得國家級立項。當時他們對蒼術這種植物很感興趣,找到王洋時,王洋給他們介紹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專業背景,引導他們把興趣點和他們的專業相結合,從而產生了這個項目。這一項目利用環保的生物源,對生活中的細菌和真菌起到抑制和消滅作用。“這一款產品若開發出來,具備廣闊的市場前景?!蓖跹笳f。
2017年入校任教之初,王洋就申請編寫《木王山昆蟲生態圖鑒》。王洋說,進木王山采樣時,常常白天走一天山路,晚上還要將樣本分類整理,忙起來就忘記時間和困乏,凌晨一兩點睡覺是常事。功夫不負有心人,現在,他已拍攝采集200多種昆蟲,《木王山昆蟲生態圖鑒》的編寫進入收尾階段。“我覺得這個事情很有意義,一本小小圖鑒可以讓大學生有了野外實習的參考教材,讓中小學生也有了生動的科普資料。”
王洋始終對專業抱著敬畏心和熱愛,經常帶領學生進行野外實習,為商洛學院動物標本館積累了大量科研材料,發現并報道新物種16種。由于在生物多樣性研究方面的貢獻,他于2019年被陜西省團省委聘為首批“秦嶺生態環保青年學者”。
在讀博期間,王洋曾前往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進行了為期2年的博士聯合培養。在那時,他發現國外的小孩對大自然的好奇和熱愛很強烈,而這得益于高校和社區經常聯合開展的科普開放活動,展廳里各種各樣的昆蟲、植物、礦石配上有意思的講解,吸引了很多小孩子前來觀看。在“秦嶺生態環保青年學者”座談會上,王洋發言時就提到要重視和積極開展各種形式的科普活動,培養青少年的生態環保意識。
“科普事業對基礎教育的意義巨大,就像窗臺的小花,每一面都需要陽光的呵護。”王洋著手做這件事,是源于去年的一場省級實驗展演大賽。在展演大賽上,他通過兩人合作,一邊講解大自然中琥珀形成的過程與原理,一邊通過模擬大自然來制作人工琥珀,整個展演形象生動,在抽絲剝繭中體現了科學的樂趣,也潛移默化地培養了觀看者對自然界的洞察力和科學思維,他的作品《昆蟲琥珀標本的制作》獲得了省級三等獎。
這一想法很快得到了實踐。2019年,在學校組織開展的科普使者進校園活動中,王洋多次參與,走進丹鳳縣的鄉鎮中小學,在自己的專業領域進行科普,積極引導中小學生樹立生態保護的科學意識。
王洋不遺余力地為科普事業和社會發展貢獻個人力量,去年12月,他被評為“陜西高教系統崗位學雷鋒標兵”。
4月4日,記者見到王洋時,他剛制作好一支科普視頻。近期商洛學院上線了“空中科技館”來持續推進“科普進校園”活動,他的視頻就是其中一個小節目。王洋說,整個商洛學院為社會服務的氛圍很濃厚,他做的只是一小部分,未來他還想積極響應學校號召,開發出更多的科普內容和知識,豐富農村孩子的生活,提高他們的科學素養。
“也許小小一個點,就會影響人的一生?!蓖跹笳J為他做的這些事,雖然很小,但很有意義,讓他很有成就感。
(文/王倩 田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