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山起伏,山道彎彎,通村水泥路上,沒有一輛車,也沒有一個行人,只有西北風在林子里呼嘯著,只有志愿者王寶珍的車在趕往商州區楊峪河鎮西廟坪村。疫情防控形勢嚴峻,開始封路了,村里卻沒有酒精。一大早接到電話,王寶珍連飯也顧不上吃,就帶著防疫物品,和老公駕車趕往西廟坪村。見到他們,村主任熱淚盈眶,豎起大拇指不停地贊嘆:“真是雪中送炭呀!”

其實,在抗疫的日子里,這樣的故事,對王寶珍來說,每天都在發生著。作為商洛市天健為老志愿者協會負責人,她總是不辭勞苦,沖鋒在前,哪里需要哪里去,譜寫了一曲曲慈善志愿者抗擊疫情的感人樂章。
臘月二十八,正是商洛山區一年中最寒冷的時候,寒風在街上一遍遍掃蕩,王寶珍顧不上辦年貨,她的心在鄉下,在那些多年來總讓她放心不下的老人和兒童身上。于是,和往年一樣,她帶領志愿者去看望慰問,而且這次還肩負著一個特殊的使命,那就是疫情防控知識宣傳。
板橋鎮在州城西北,此行的第一站是桃岔河村。離開城區,穿過黃沙嶺隧道,下了西商高速,又經過307省道,再沿著通村水泥路進溝,才到了桃岔河村。王寶珍等志愿者給10戶貧困老人兒童送去春節慰問品,宣傳防疫知識,之后又去板橋敬老院。大年三十夜,又去城東的沙河子敬老院,進行春節慰問和防疫宣傳。這是商洛抗疫服務社會團體最早的抗疫行動。
大年初二,面對日益嚴峻的形勢,王寶珍自駕150多公里,迅速從老家返回商州,啟動抗疫防控志愿者服務活動。
太多太多的故事,不知道怎樣敘述,還是列舉一些事實吧。
——為抗疫一線的警察、檢測員、記者、環衛工人、高速路口的執勤人員講解防疫知識,分發口罩等防疫物品,服務單位35家,捐贈口罩4000多個,手套1000多雙,酒精460斤,84消毒液270斤。
——聯系義工聯合會等組織為鎮村一線人員捐贈防護物資并配備標識。
——深入鎮村,在人和人保持1米以上距離的情況下,面對面開展防疫培訓10多場。
——組織大學生抗疫突擊隊,在河北、寧夏、陜西等地開展“站好崗,守好家”服務。并聯系愛心組織,全力做好大學生志愿者服務保障工作。
——指導開展“疫情播報村報”,制作30秒小視頻,抖音播放3.4萬次,被商州區老干局及商州多個村鎮轉載、轉播。
——聯合市關工委,為商洛市小學建檔立卡貧困學生捐贈防護物資,進行防疫宣教,開展貧困少年兒童復學幫扶。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陽的光輝。在防疫抗疫最艱苦最緊張的日日夜夜里,王寶珍就是這樣用自己的行動為抗疫出力,為慈善事業爭光。
一次次走近王寶珍,最不能忘記的還是她那雙手的感人故事。
那是一個春寒料峭、天陰沉沉讓人壓抑的日子,她整天在為防疫抗疫四處奔走,非常辛苦和勞累。那張總是充滿活力的知性女人的臉上,寫滿了疲憊,一雙睿智和柔情的大眼,很醒目地黑了一圈。她的雙手開裂了,一個一個口子,像是被刀片劃過。原來,為了給志愿者配備標識,她在晚上連續奮戰,清洗、消毒、烘干、熨燙了100多件隊服!這雙手因為搓洗得太多太多了,水又是冷冰冰的,所以她的手被嚴重傷害了。整整10天時間,一碰到水,手就疼??砂滋?,她就又奔赴抗疫一線。這一雙手,到過多少深山里的村子,到過多少城市里的小區。寂靜的鄉村路上,清冷的城市街上,是這一雙手,拿著一包包口罩,提著一瓶瓶消毒液,清洗著慈善志愿者的一件件衣衫嗎?是的,這雙手,是在送去一份份溫暖啊,是在書寫著一個個我們這個偉大時代的感人故事?。?/p>
她榮獲了很多榮譽:第十二屆中國青年志愿者優秀個人,陜西省“最美敬老志愿者”先進個人,“商洛十大孝子”、首屆“商洛青年五四獎章”。
她于2016年組織的、有150多名大學生及社會愛心人士參加的商洛市天健為老志愿者協會,累計開展活動100多次,服務6500多人次,為老人籌集物資及活動經費等共計8萬多元,其中她個人捐贈2萬多元。
正如3月5日學雷鋒座談會上,共青團商洛市委書記王小寧說的,王寶珍帶著志愿者逆風而行,通過服務支持抗疫一線,用愛心和行動詮釋了當代大學教師的責任和擔當。
用她的話說,慈善志愿服務,使我感受到充實和快樂。一直以來,我總是希望用自己的愛心和行動,帶動更多的人一起參與到公益事業中來。在疫情面前,我義不容辭,別無選擇。
是的,忽然明白,這一切都不是偶然的,就像那雙手在抗疫的日子里揮動,那是她多年參與志愿活動奉獻社會精神的升華,是我們這個偉大時代在艱難困苦面前,眾志成城、氣壯山河的一個縮影,一個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