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洛學院,說起化材學院曹寶月博士,師生無不交口稱贊,不僅因為她教學科研成績顯著,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主持人、陜西高等學校第四屆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二等獎獲得者,還因為她注重教書與育人相統一,獲得了全省“課程思政”教學標兵稱號。一名工學博士是如何理解“課程思政”并在教學中“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的呢?讓我們一起了解曹寶月的“思政”經。
——題記
7月13號,對我而言,是一個極為特殊的日子。三年前的這一天,我加入商洛學院這個大家庭,成為一名大學老師。三年后的這一天,我在西北大學太白校區參加“陜西高校思政課教師大練兵”活動。從第一次站上講臺時候的忐忑到每一步的成長,都離不開學校、學院領導以及各位同事的關懷和支持。
也曾有人問我,怎么跑去講思政課了?其實,我講的還是專業課,只是帶著“思政味兒”的專業課。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政會議上強調的: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作為高校教師,就應該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使立德樹人滲透于各學科、各課堂的每一節課中。

下面我談談自己對于“課程思政”的一些認識,與大家分享。
科學思維啟發是“課程思政”的著力關鍵。新形勢下,老師的角色不再是傳統的教授學生課本上的理論知識,要更加注重學生學習方法和能力的培養,尤其是學生邏輯思維、批判性思維、科學思維的培養,這正是“課程思政”重要的獨特的價值所在。在講無機化學課過程中,我注重化學概念、原理提出及內涵,加強科研前沿的滲透。同時啟發學生將化學理論、科研前沿和實際應用相結合。
專業倫理滲透是“課程思政”的價值依托。專業知識雖然揭示的是“自然之理”,然而利用科學究竟是來開啟天堂之門還是鑿通地獄之路關鍵在于掌握科學技術的人是否具有正確的專業倫理。這些專業倫理正是專業課教師進行“課程思政”的重要著力點。此次參加“陜西高校思政課教師大練兵”,我選擇的講課內容是《純堿的工業制備與綠色化學》,以侯德榜先生一生為榜樣,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鼓舞學生努力學習,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而努力;用侯氏制堿法中的“綠色化學”思想,向學生滲透發展綠色化學的理念,進而使同學們深刻理解習近平總書記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
專業發展史是課程思政的重要內容。用科學家探索科學的過程、追求真理的歷程來引導學生、教育學生、激勵學生,有利于啟發學生掌握學科發展規律,提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整體素質和創新思維,這是“課程思政”的魅力所在。在講《純堿的工業制備與綠色化學》這節課的過程中,從工業革命的興起—法國大革命的失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隨著歷史發展的車輪緩緩向前,從路布蘭制堿法—索爾維制堿法—侯氏制堿法,純堿制造工藝也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以歷史發展為暗線,純堿Na2CO3的工業制備技術發展為主線,以化學發展史為鑒,能夠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拓展學生知識視野,深入了解科學知識的動態形成過程。
總之,融入“課程思政”的專業課不再是一門“冷冰冰”的專業知識的講解,而是被打造成“一堂有溫度的生命大課”。思政教育就像“鹽”,溶進專業教育的“湯”里,“湯”變得可口的同時,也讓學生有了更多收獲,更注重學生對人生觀、價值觀的思考,對責任與使命的審視,對科學與技術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