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超教授在多年的教學工作中,始終兢兢業業,以扎實學識、仁愛之心感染和引領學生成長為社會有用之才。先后講授《數學分析》《高等數學》《線性代數》等課程,推動公共數學分級分類教學改革、《數學分析》課程改革,建立校級優秀教學團隊函數論數學團隊,主持并參與 “新建本科院校數學公共課分級分類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等省級教改項目6項,發表教改論文10余篇;主持完成省科技廳項目1項,省社科聯項目1項,省教育廳項目2項。2012、2016、2017年共榮獲商洛市科學技術獎3項;2012年獲評商洛學院“教學名師”;2017年榮獲陜西省高等學校教學管理工作先進個人;2018年榮獲陜西省人民政府教學成果一等獎、陜西省第十一屆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現任商洛學院教務處處長,陜西省數學學會理事,陜西省工業與應用數學學會常務理事,陜西省數學教育研究會常務理事。

從教30年來,我始終在思考愛因斯坦的一句名言:“教育就是當一個人忘記了在學校所學的一切東西之后還留下來的?!?/p>
“留下來的”,我想,應該是人生觀、價值觀,理想和信念,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是融入學生心靈無法抹去的東西。正如老師們曾經給予我的關愛和鼓勵,曾經點燃的求知火花和理想激情。站在講臺上的我,以敬畏之心和全心付出,努力為學生們留下一些東西?;仡欁约旱慕虒W生涯,有如下幾點體會:
尊重教育規律,推進教育教學創新。教學中,在保證知識體系完整的基礎上,著重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知識運用能力;在更新內容創新教法的過程中,不為新而新,唯求學科專業理論與時俱進,引領學生開闊學術視野與人生格局;在課余時間師生互動答疑解惑的時候,不只追求效率,更注重觀察學生心態與行動,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思考和選擇。
立足自身崗位,推動教學改革工作。不論在課堂教學還是教學管理方面,都需要關注社會發展變化與行業實際需求。我立足自身崗位,組織修訂人才培養方案,積極探索“雙四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和“產教融合”的實習模式,注重實踐環節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穩步推進創新創業教育與應用型人才培養有效融合,引導各院積極組織各類專業學科競賽、“互聯網+”大賽和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在本科質量工程、省級教改項目等工作中總結并發揮我校的特色與優勢。

營造良好氛圍,帶動團隊投身教學。工作氛圍輕松愉快,同事之間協同高效,會使得我們的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團隊的力量是教學研究的積極推動力。所以,我在2015-2017年,分別以“轉型發展與應用型人才培養”“創新發展與服務地方”“創新創業教育”為主題,組織了三場全校性專題教育教學研討會,營造人人重視教研、人人參與教研的良好氛圍,提升教研工作水平。同時和我的團隊一起完成了省級重點教改項目“新建本科院校數學公共課分級分類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2017年申報了省級“雙創”專項教改項目“地方本科院?!盎ヂ摼W+”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項目團隊建設路徑探索”。
然而,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細節眾多,收效甚或顯現于數年之后。所幸學生們在各個行業領域捷報頻傳,使得我不斷獲得價值感、成就感和幸福感,獲得保持初心不斷前行的巨大動力。
今年,習近平總書記就如何做一名好老師提出了四點要求,即: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高山仰止,雖不能至,心向往之。唯有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才能真正提升立德樹人的實效,才能走好成長為一名“四有”好老師的奮斗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