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商洛學院坐落于秦楚文化交匯地、革命老區、中國當代著名作家賈平凹的故鄉商洛市。商洛學院肇始于1976年的“陜西師范大學商洛專修科”,2006年經教育部批準升格為本科院校。2011年成為省市共建高校,2018年被確定為陜西省“一流學院”建設單位,進入我國內地實力最強的600所大學之列。
近些年來,學校秉承“自強不息 止于至善”的大學精神、“尚教為學 踐用至要”的辦學理念,依托秦嶺生態資源,打造一流本科院校,走上了發展的高速軌道。
扎根秦嶺山區,弘揚大學精神
商洛學院地處秦嶺南麓,校園依山傍水,風景如畫。身處美麗校園,眺望莽莽群山,俯瞰泱泱江水,呼吸清新空氣,伴著悅耳的鳥鳴,使人心曠神怡,超然脫俗,頓時融入到學校濃郁的文化氛圍,迷醉于山水園林式的校園環境。
45年前剛建校,學校僅有幾間牛毛氈房,“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便是當時學校環境的真實寫照。從當初的274名學生發展到目前40個本科專業,涵蓋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等10個學科門類,在校學生12000余人的規模?;仡櫳搪鍖W院的發展歷程,離不開一代代師生的辛勤付出,正是他們積極向上、奮發圖強、永不懈怠的精神才使商洛學院有了今天的成就。
商洛學院黨委書記龍治剛對記者說:“優良的大學精神是一所大學發展的強大動力,也是一所大學的標志。大學精神不僅要總結過去,還要昭示未來。在過去的45年間,我校師生艱苦奮斗,頑強拼搏,詮釋了自強不息的精神。當學校處于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在發展的道路上有許許多多的問題要解決,需要師生共同完善。發展無止境,我們必須要有一個高遠的目標,必須達到更完美的境界。追求完美,就是‘止于至善’。在學校發展壯大的過程中,我們的大學精神要不斷地弘揚和繼承,并作為一種強大的精神動力對學校轉型發展起到巨大的作用!”
商洛學院自建校以來,扎根秦嶺山區,為地方輸送著大量優秀人才,并成為商洛地區的文化高地。據統計,目前商洛市中小學校長中,有50%畢業于商洛學院;商洛市黨政干部和專業技術人員中,有60%畢業于商洛學院;商洛市中小學教師中,有70%畢業于商洛學院。
商洛市的發展離不開商洛學院,商洛學院以“立足商洛,面向地方,服務基層,培養應用型人才,建設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應用型本科院?!睘檗k學定位,踐行了學校辦學的初心使命。
開展文化活動,打造文明校園
商洛學院黨委宣傳部副部長王霄飛向記者介紹,近年來,學校以創建市級、省級文明校園為抓手,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校園,多措并舉,開展豐富的校園文化活動,充分發揮文化傳承創新作用。
著力提升校園文化品位。在校園醒目位置設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牌、宣傳欄30余處,設置電子宣傳標語200余條;發揮課堂主渠道作用,推進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三進”工作;舉辦了“西遷精神”報告會、高雅藝術進校園、文明禮儀進校園等文化活動,營造了濃郁的校園文化氛圍。成功舉辦了“第二屆賈平凹與中國當代文學研討會”,商洛著名作家李育善的散文集《驚蟄之后》研討會,啟動了《賈平凹研究資料匯編》叢書出版工作,商洛文化暨賈平凹研究中心順利通過陜西(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驗收。這一系列活動與成果大力推進了商洛文化暨賈平凹研究工作,提高了學校及商洛文化的社會影響力。
大力開展文明養成教育。學校深刻把握新時代青年學生成長成才規律,堅持思想、過程、目標、發展導向,在全校范圍內深入開展“不負青春韶華 爭做新時代文明大學生”主題教育活動。校黨委書記龍治剛親自為3500余名大一新生講授大學第一課,校級領導班子全體成員定期為廣大學生講授專題思政課。組織青年學生深入學習貫徹“反對餐飲浪費,厲行勤儉節約”的重要指示精神,大力提倡“光盤行動”,厲行勤儉節約、培養勞動精神、激發使命擔當,爭做文明的引領者和踐行者。
豐富道德文化建設載體。扎實開展“厚德陜西·文明商院”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堅持舉辦道德講堂,每月一期,每期一個主題,普及道德理念,講述道德故事,弘揚道德精神,培育了良好道德風尚。組織舉辦“詩禮春秋”國風舞臺劇、中秋節詩歌誦讀會,端午節舉辦包粽子比賽、元旦晚會表演傳統武術節目、在校園門戶網站制作二十四節氣大幅圖片等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將優秀傳統文化中體現出的傳統美德融入學生成長成才的過程中,營造了文化育人的濃厚氛圍。
發揮身邊典型示范作用。持續選樹“身邊好人”等先進典型,弘揚了校園正能量。學校涌現出陜西省第五屆道德模范、“中國好人”唐偉麗,陜西省師德標兵周春生,陜西高?!皪徫粚W雷鋒標兵”崔孝煒、王洋、郭耀東、張軍,陜西省“最美敬老志愿者”、商洛“十大孝子”王寶珍等一批先進典型。
開展“中國夢”主題教育。培養家國情懷,增強師生文化自信。組織舉辦了“中國夢·愛國情·成才志”中華經典誦讀活動,開展“同筑中國夢、青春獻邊疆”活動,組織學生參加“青年紅色筑夢之旅”,舉辦18場次主題活動,參與人數達到2300余人。2020年,學校推薦報送的《在援疆支教實習實踐中涵育師范生家國情懷》榮獲全省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二等獎,被陜西省委教育工委表彰通報。
積極開展志愿服務活動。結隊建幫“美麗鄉村、文明家園”,助力脫貧攻堅工作。在網上注冊志愿服務隊13個,注冊志愿者3031人。先后開展了為環衛工人送早餐等系列活動。學校師生連續25年如一日堅持關愛孤寡老人的事跡在社會上引發了強烈反響,青年志愿者協會連續九年每周三下午組織志愿者服務慧靈智障兒童等活動,已成為學校志愿服務品牌活動。教師王寶珍組織為老人開展服務活動96次,服務6210人次,個人捐款超過2萬元。學校全力開展教育扶貧工作,被評為全省脫貧攻堅先進幫扶單位。
形成三大鮮明特色,創建一流本科院校
學校依托秦嶺生態資源,形成“秦嶺現代中藥資源和綠色食品開發利用,秦嶺礦產資源綜合開發利用,賈平凹研究、秦嶺畫派等地方文化傳承創新”三大鮮明辦學特色。學校建成了“秦嶺植物標本陳列室”“秦嶺礦產資源陳列室”和“商洛紅色文化資料館”3個大型資料館室,是陜西省首批社會科學普及基地單位。
學校堅持走產教融合、校地合作發展道路,科學研究和科技成果轉化能力不斷提高?,F有1個陜西省優勢學科,建成了8個省級研究平臺[2個陜西省科協院士專家工作站、全國唯一的省級尾礦資源綜合利用重點實驗室、陜西省礦產資源清潔高效轉化與新材料工程研究中心、陜西(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商洛文化暨賈平凹研究中心、陜西秦嶺特色生物資源產業技術研究院、陜西省商洛市GAP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陜南秦巴山區生物資源綜合開發協同創新中心]。
學校堅持實施“人才強?!睉鹇裕掷m加快師資隊伍建設,聘請中國科學院趙鵬大院士、中國工程院張生勇院士為“雙聘院士”,有二、三級教授6人,國家級師德標兵1人、陜西省師德標兵3人、陜西省優秀教師1人,陜西省教學名師6人,陜西省“特支計劃”3人、“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計劃”6人、“三秦人才津貼”獲得者3人、“陜西青年科技新星”4人。建立了一支以侯洵、徐宗本、樊代明、劉加平、歐陽曉平等“兩院院士”和著名作家賈平凹等專家學者為代表的兼職教授隊伍。
近年來,學校先后榮獲中宣部、教育部、團中央表彰的“社會實踐先進單位”,省教育系統“最佳單位”“黨建工作先進單位”等稱號,被省委教育工委、省綜治辦和省公安廳聯合授予“陜西省平安校園”稱號,被商洛市委、市政府評為“文明校園”。
當前,學校正在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認真落實全國、全省教育大會精神,陜西省“五個扎實”要求和“四個一流”實施意見,加快改革發展,奮力追趕超越,為早日建成一流應用型本科院校而努力奮斗!
(文化藝術報全媒體記者 何超鋒)
文化藝術報原文鏈接:http://www.whysb.org/whysb/20210414/mhtml/page_05_content_000.htm#page5
新華網原文鏈接:https://my-h5news.app.xinhuanet.com/h5/article.html?articleId=c138c648-d792-4298-abcb-2d54bd2040b9&share_device_token=522b1527aa3031803ce721b605825b10&share_time=1618382954381&share_typ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