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口老齡化和各類慢性疾病嚴重影響著人們的健康。“體醫融合”作為一種新式的促進全民健康的新舉措,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要將體育等傳統的非醫療手段在健康方面的作用加大宣傳,發揮其優勢,從而促進國民的身體健康。當前,商洛發揮資源稟賦和區位優勢,大力實施發展體育產業、康養產業戰略與“健康中國2030”戰略方向一致、目標相同、高度契合。
商洛全域地處秦嶺腹地,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優勢,具有發展體育康養產業的先天優勢。2021年,商洛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中國康養之都”發展戰略,幾年來,全市上下聚焦這一戰略定位,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加強各類特色生態產品的品牌培育和保護,推進生態產品價值轉化,加快旅游與生態、溫泉、醫療、體育、養老等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發展民宿康養、體育休閑、房車野營、紅色教育、工業旅游、文創研學等新業態,培育了一批度假康養、戶外運動、溫泉療養、食療養生等新業態新產品,聚力打造排球名城、體育賽事名城,加快康養產業創新發展,康養產業呈現出了新氣象和新成效。然而,康養產業底子薄、起步晚、增速慢,康養人才培養和產業發展缺乏有力的抓手和載體,商洛應順勢而為搶抓發展機遇,在完善養老服務保障、創新“體醫+康養”模式、提升康養產業效能等方面加大力度,助推康養產業高質量發展。
全球健康治理需要更多地采用非藥物治療策略,部分國家率先在醫療衛生系統中實施了運動轉診機制,為慢性病患者提供運動處方服務,即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在開具藥物處方的同時,針對需要進行運動治療的患者開具運動處方,并將患者轉診到能夠實施運動處方的相關場景,由專業人員實施治療方案。盡管我國加大了體醫融合政策、制度、科研投入,地方與行業實踐產生了眾多服務模式,但還沒有建立標準化的運動轉診服務。商洛可探索開啟運動轉診模式先行示范區,充分利用商洛市豐富的氣候康養資源開展運動康養服務。
康養產業發展需要加強康養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健全養老服務人員培養培訓和崗位保障機制。商洛可加強校地合作,通過高校引進康養類博士及高層次人才,完善實踐教學場館設施,加強已有的護理學、康復治療學、食品衛生與營養學、應用心理學等醫學健康類專業內涵建設。同時,探索訂單式定向培養康養人才模式,定向培養護理學、康復治療學、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等專業人才。
近年來,商洛市以體育重點項目為支撐,以精品賽事為牽引,堅持以賽營城、以賽興業、以賽惠民,先后舉辦或承辦多場次國際賽事,城市發展活力不斷增強。下一步,在積極開展承辦各級各類體育賽事的基礎上,應進一步加大特色小鎮、美麗鄉村建設力度,通過完善基礎設施,不斷拓展城市運動新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