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日報》2018年9月25日(記者 鄭斐)題:帶著媽媽上大學——記“中國好人”、商洛學院大四學生唐偉麗
大學生活對于莘莘學子來說應該是青春飛揚、豐富多彩的,可對于22歲的唐偉麗來說,卻是單調的“兩點一線”:從租住的小屋到學校的教室,要走2100多步、11分鐘左右。
唐偉麗是商洛市山陽縣十里鋪街辦祁坪村人,商洛學院的一名大四學生。4年前,她和父母、弟弟一家四口人在縣城里生活。日子雖說清貧,倒也其樂融融,但一場飛來橫禍打破了這個家庭的安寧。2014年,唐偉麗的父母在上班途中被一輛拉土車撞倒,父親傷重去世,母親半身偏癱。當時正值暑假,唐偉麗剛剛讀完高二。
唐偉麗回憶:“父親不在了,母親躺在床上,我和弟弟要讀書。家里沒有了任何經濟來源,我感到天塌了下來。想來想去,我打算輟學外出打工來撐起這個家?!?/p>
唐偉麗的想法遭到了親友們的一致反對。在大家的勸說下,她擦干眼淚,邊讀書邊照顧母親。
從那時起,做飯,洗衣服,幫媽媽洗腳、擦洗身子、倒大小便等,就成了唐偉麗每天學習之外的“必修課”。她用稚嫩的肩膀支撐著這個殘破的家。
2015年,唐偉麗高中畢業,如愿考上了商洛學院,就讀生物專業。這一年,她的弟弟以優異的成績考進了縣城的重點高中。對其他家庭來說這是雙喜臨門,但對唐偉麗來說,卻是喜憂參半。自己和弟弟的學費讓她焦頭爛額。好在有位老師及時給她介紹了國家助學貸款政策,解了唐偉麗的燃眉之急。
學費的問題解決了,但弟弟要到縣城讀高中,自己要去上大學,剩下母親一個人癱在床上誰來照顧?2015年暑假,“準大學生”唐偉麗整晚整晚地睡不著覺,反反復復想著這件事。終于,她想出一個主意:“帶著媽媽去上學!”
當唐偉麗高興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訴母親時,卻遭到堅決反對。這位樸實的農村婦女心疼女兒,不愿意再連累女兒。
唐偉麗寬慰媽媽說:“有您在,我們姐弟倆才有個家。如果沒有人照顧您,我能安心讀書嗎?就讓我來做您的‘拐杖’吧?!苯涍^三番五次的開導,唐偉麗終于做通了母親的思想工作。
2015年9月,唐偉麗開始帶著母親到商洛學院上學。每天6時,她便準時起床,做好早飯,再幫母親穿衣服、洗臉、梳頭,然后把飯端到母親跟前,這才急匆匆趕到教室上課。中午一放學,唐偉麗第一個走出教室,急忙趕回家里做飯。飯后,她又匆忙地趕回學校。下午放學后,唐偉麗還要到菜市場買菜,回家做晚飯。忙完一天的家務已是夜深人靜,服侍媽媽躺下休息后,唐偉麗才打開臺燈,靜靜地看書、學習……簡單的“兩點一線”生活,循環往復、周而復始。但3年來,唐偉麗的功課從未落下。她每年的學習成績都排在班級前十名。
為了維持家庭生活和幫助媽媽康復,唐偉麗從上大一就開始勤工儉學,利用周末和假期做兼職。在課余時間,她還積極參加志愿者服務活動,擔任學校青年志愿者委員、天健為老服務志愿者協會策劃部部長,多次組織并參與關愛老人、幫扶兒童的活動,盡己所能,幫助更多人。
得知唐偉麗的經歷后,商洛學院給予了她很多關心和幫助,為她提供經濟、學業和情感上的支持。學校為唐偉麗特設一個勤工儉學崗位,并采取國家資助、學校獎勵、社會救助、學生自助“四位一體”資助措施,為她先后申請了3次國家特困助學金、3次國網商洛電力助學金、建檔立卡學生精準資助以及學校特困補助等。校黨組織還將唐偉麗作為黨員發展對象進行培養,按照程序幫助她實現了加入黨組織的愿望。
唐偉麗的輔導員張俊華說:“偉麗是一名優秀的大學生,面對人生突如其來的打擊和磨難,她自強不息、直面苦難、從不抱怨,主動承擔起家庭重擔,支撐起苦難的家庭,用實際行動踐行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大學生的榜樣。”
2017年,唐偉麗被評為山陽縣第三屆孝老愛親道德模范、孝老愛親“商洛好人”;2018年,她榮獲3—4月的“陜西好人”“陜西省第五屆道德模范”稱號;2018年7月,她榮登“中國好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