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商州區進行管控區和防范區第四輪全員核酸檢測,從這輪開始,增加了檢測登記,凡核酸檢測人員,均要登記,這就給檢測工作帶來了難度,也需要壯大志愿者的力量。人文學院程華、胡春蘭和張成龍加入了南院核酸檢測志愿小分隊,在趙正鑫、陳煒和王欣等的帶領下,順利完成南院小區的第四到第六輪核酸檢測登記工作。
12日一早,志愿者5點50到達花園東北角,搬好桌凳、撐好雨蓬,6點開始檢測。檢測要求先排隊登記再檢測,由張成龍引導人員排隊,程華、胡春蘭登記。南院人員構成比較復雜,涉及5棟家屬樓,共有140戶約462人,其中教學管理人員10多人自6日管控以來,一直駐扎在北院堅守工作,還有部分青年教師在北院和丹江校區進行志愿活動,小區里還有醫生、社區干部、社區志愿人員、臨聘人員和環衛人員等流動人員,這就增加了登記的難度。五棟樓雖有預先摸排的表格,但臨聘人員、環衛人員、部分家屬和志愿者還需要現場登記造冊。
雨越下越大,趙正鑫老師從家里拿了廣告紙鋪在登記的桌子上,遮住了灰塵,程華和胡春蘭在陳煒老師的指導下,按照樓層開始登記。登記時,要核對每一個人測核酸時的電話號碼和住戶信息。我們將手機調到了振動,放在了防護服里面,戴上護目鏡后,眼鏡很快就霧蒙蒙一片,看不清字,這也使登記變得困難。表格上的人名是按樓層排列的,測核酸時找尋人名單就需要很長時間。李中合老師第一個到,天還未大亮,他打著手機的手電筒為我們照光,核對了電話和住戶信息。
按照先登記再檢測的順序,核對每一個核酸檢測人員的電話號碼和信息,劃去未在本小區做核酸的人員信息、登記補充現場做核酸的人員和家屬的信息,到8點40左右,登記和檢測工作完成,卻發現具體檢測和登記之間還是出現了個別的誤差。楊丹軍老師的女兒楊琳是社區志愿服務人員,負責核酸檢測的數據掃描工作,大家從她的手機上尋找核酸檢測數據。手機上的數據只有姓名的前后兩位,電話號碼也只有后四位,如同瞎子摸象般,大家核對人名和手機后四位。檢測是按照20人一組混檢,全區數據在一起,我們也只好根據對各棟樓的熟悉程度先找混檢組,再在上面尋找人名單,10多個人直到中午12點才將人員核對清楚,時間已經過去了七個小時,雨也不知在什么時候停了。
增加登記程序,主要是為了確保小區內的核酸檢測不漏掉一個人,也是保證整個小區的抗疫安全。在登記和檢測中,大家為了一兩個人的數據誤差,10多個人在近300多人的模糊數據中尋找和核對3個多小時,也再次使我們認識到,抗疫無小事,自覺認真地對待每一個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小事,在做小事中尋找成就感?!疤煜码y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逼鋵崳谏讨輩^本輪的抗疫過程中,之所以能在一周的時間里堵住新冠疫情的蔓延,社區逐步解封,除了管理層決策正確,處理及時,更多細致、細微的防范工作是由無數社區檢測人員、公安人員、醫生和志愿者完成的。相比決策而言,它們是小事,但就是由這無數的小事,匯聚成封堵疫情蔓延的堤壩和堡壘,確保每一個城區人民的生命健康。
在13、14號的南院社區志愿服務中,人文學院抗疫小分隊除了進行小區人員的核酸登記,同時配合商州公安分局在南院的核酸登記工作,保證凡檢測必登記的工作順利進行,也為后續的工作奠定了基礎。
在全國疫情形勢依然嚴峻的背景下,在互聯網資訊和信息迅速傳播的背景下,不禁想起魯迅先生多年前在《我之節烈觀》中說過,社會真正的自由需要每個人不斷提升自己的精神素養,在人與人的關系中,實現自他兩利?!白运麅衫笔且环N較高水平的道德要求,既考慮到個體的獨立,也考慮到他人的要求。獨立不是利己,自我獨立是既對自己有利,也對他人有利的獨立,如此,社會才可能有真正的民主和自由。新冠疫情就像一面考驗“自他兩利”的鏡子,在這場疫情下,每個人都是責任人,也都是主人公,在抗疫路上,為自己負責,就是為他人負責,也是全社會的文明和進步的表現。
(文/程華 編輯/謝豪 審核/王霄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