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由商洛學院、商洛市文聯、商洛市文旅局主辦的“商洛花鼓進校園”專題講座活動在圖書館二樓報告廳舉行?;顒犹匮麌乙患壘巹√锞谱髦黝}報告。副校長劉寶盈出席活動并致辭。社科處、人文學院、經管學院、藝術學院相關負責人及20余名校內外專家學者參加活動?;顒佑伤囆g學院副院長唐曌堃主持。

劉寶盈現場為田井制老師頒發了商洛學院兼職教授聘書,并在致辭中指出,我校建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商洛花鼓”省級科研平臺,旨在服務地方文化發展,創新傳承“商洛花鼓”文化藝術。平臺成立以來,已經開展了一系列商洛花鼓文化內涵研究和作品整理研究工作。希望通過本次活動,能夠吸引更多人關注國家級非遺項目“商洛花鼓”,助力打造商洛文化品牌,共同促進商洛文化藝術和文旅融合產業高質量發展。
在專題講座環節,田井制老師圍繞“商洛花鼓”的主題,深入淺出地講解了商洛戲劇的地域特色、商洛花鼓和商洛道情的來龍去脈、商洛戲劇舞臺的興旺時刻、戲曲唱詞的重要性、傳承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以及新時代下商洛花鼓的傳承與發展等議題。他的精彩講解不僅讓師生們對商洛花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還激發了大家對傳統文化的熱愛與傳承意識。 講座結束后,我校師生李曉龍與趙希翠現場演繹了商洛花鼓經典劇目《許婚》選段,將活動氛圍推向了高潮,田井制老師現場做了指導和點評。

講座報告結束后,田井制老師及商洛市文聯、商洛市文旅局、商洛市劇協等20余名商洛花鼓戲專家和非遺研究學者,受邀在藝術學院開展了“商洛花鼓傳承與發展”專題研討會,圍繞商洛花鼓科研平臺建設、商洛花鼓戲藝術特色與國際化推介、商洛花鼓文化屬性與人文價值解析、高校特色課程教學中的曲藝融創與思辨等主題與我校教師一道,進行了深入的研討交流。專家們積極建言獻策,提出了許多寶貴意見,為商洛花鼓戲的非遺傳承和科研平臺建設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參考。
研討會上,藝術學院還向與會專家頒發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商洛花鼓”平臺特聘研究員聘書。

此次“商洛花鼓進校園”專題講座與研討會,充分發揮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商洛花鼓”科研平臺影響力,豐富了學校的美育形式,為藝術學院進一步形成產教研學特色教學模式拓展了新的路徑,給商洛文藝事業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為商洛花鼓戲的傳承與創新發展提供了更加有力的學術支持。
(文/張婷 余莉娟 圖/謝豪 厙夢娜 編輯/王鵬舉 審核/王葉)
田井制簡介:
田井制,1940年5月生于陜西省商州區沙河子鎮黨家塬村。中共黨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編劇。他以其深厚的戲劇創作才華,創作了近百部劇作,主要代表作品有《六斤縣長》《屠夫狀元》《小官小販小教師》《福壽圖》《王寶釧》《祥云谷》《攬月》《穿越》《農家媳婦》等近百部劇作。其中《屠夫狀元》獲建國30周年獻禮劇本甲等獎,《六斤縣長》獲1983年中國曹禺戲劇文學獎,并被改編成影視劇發行全國。
田井制不僅在編劇領域有著卓越的成就,在表演藝術上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記。在60年代初,他參演了西影廠拍攝的戲曲電影《一文錢》,在片中飾演財主“林色”。70年代末,他在戲劇《屠夫狀元》中扮演屠夫“胡山”一角,其精湛的表演贏得了“商州戲模子”的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