葳蕤六月,喜結碩果,一批優秀畢業生——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專業2002班(以下簡稱“循環2002班”)已經踏上新的征程。他們用勇毅擔當成就了青春自我,用拼搏奉獻譜寫了商院華章。循環2002班凝心聚力,砥礪前行,將專業特長和班級建設相結合,在團學工作、科研競賽、考研就業等方面取得全面發展。
凝心聚力 集體榮譽創輝煌
列車飛馳須有車頭牽引。入校伊始,循環2002班便展現出團結、活力、友愛的班級氛圍。同學們富有集體意識,富有凝聚力,一人有難處,集體想辦法。在班干部競選中,該班踴躍報名,在符合學校規定前提下自發約定“競選規則”——短期考察-中期考核-長期評價,形成了靈活、動態的班委任職模式,使得該班擁有一批責任心強、敢于擔當的班干部,成為班級建設的主心骨。四年凝心聚力,循環2002班積極參與學校學院各類活動,主動擔當作為,遵規守紀,做到全體學生“零違紀違規”“零通報批評”,先后榮獲“軍訓先進集體”“易班·魅力班級一等獎”“商洛學院優秀團支部”“商洛學院文明班集體”“商洛學院先進班集體”等所有商洛學院班級榮譽,取得集體榮譽“大滿貫”。該班黨員、積極分子在疫情防控、校區搬遷、義務勞動、社會實踐、大型賽事等活動中往往是志愿者數量最多且最勇于擔當的,班主任趙威博士在談到循環2002班的集體榮譽時不無自豪地說:“要形成這么良好的班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而是班委會響應學校學院號召,長期做到凝心聚力向上生長的結果?!?/p>
求知奮進 考研成績創輝煌
優秀的隊伍從來不打無準備之仗。循環2002班從大三開始,即在班委會帶領下與學院老師、大四畢業生展開考研聯動,充分利用考研臨時黨支部、先進事跡分享會等渠道,廣泛了解考研備考、初試、復試、調劑等環節,不斷堅定信念,夯實基礎,形成了良好的備考氛圍。在2024年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中,循環2002班全班考研上線14人,上線率高達43.75%,成功錄取12人,錄取率高達85.71%,名列全校前茅。班級里還有像17#531宿舍這樣的優良學風宿舍,其中5人考研錄取,2人就業。在談到備考期間的經歷時,該宿舍舍長李澤博說:“平均每天學習9小時左右,后期達到每天11個小時,白天各自努力,晚上回宿舍時相互交流學習中的問題,比如抽查數學中的重要概念和基本公式以及英語單詞的背誦等等。每個人都全力以赴,力爭上岸,每個人都在為自己的夢想而奮力拼搏!”
知行合一 學科競賽創輝煌
有特色才能繪彩色。在陜南綠色循環發展戰略背景下,循環2002班同學在老師指導下,主動出擊,緊密圍繞國家戰略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聚焦秦嶺礦產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秦嶺生物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結合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積極投身創新實踐,不斷增強自身節能環保意識、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培養團隊協作精神,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色發展理念。在班級追趕超越的學習氛圍中,循環2002班學生積極參加各類學科競賽,在創新能力提升上,走在了前列,曾多次獲得學科競賽獎項的班長裴帥說道:“有目標才會有動力,我自己帶頭去做了,同學們就能看到,大家會爭相報名參賽?!痹摪嗤瑢W先后獲得“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國家級銅獎1項,省級金、銀、銅獎共計8項;獲得“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省級銀獎1項;獲得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國家級立項3項,省級立項10項;獲“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三等獎2項。
明確目標 創業就業創輝煌
檢驗人才,就業先行。該班同學積極主動,十分明確自身職業生涯規劃,很早就向老師咨詢就業信息。抓住秋招就業黃金期,借助學院就業基地——弘元能源科技(包頭)有限公司,在去年10月簽約5人,起到良好的模范帶頭作用,為同學們營造了積極主動的求職就業氛圍,學院借此與弘元能源科技(包頭)有限公司組建企業定制班,構建課程-實習-就業一體化推進機制。截至目前,循環2002班首次就業去向落實率即達100%,高質量就業去向落實率超過60%,實現專業創新性發展、畢業生高質量充分就業的“雙向奔赴”。該班輔導員王鵬舉在談到考研就業時說道:“考研是高質量就業,循環2002班在全院做好了表率,而其余同學能清醒認識到就業形勢,先就業再擇業,是因為班級同學很清楚自身的職業生涯規劃?!睋?,在學校及學院舉辦的職業生涯規劃大賽和簡歷大賽等賽事中,該班在初賽環節做到了集體參與,很好地詮釋了以賽促學。
攜手共創先鋒班級,齊心同鑄趕超精神?;膶W院始終堅持特色育人優勢,緊密結合國家雙碳戰略目標和學院初心使命,對標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專業,以培養綠色低碳創新型人才為目標,以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為宗旨,通過持續開展“專業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本科生導師制”等協同育人模式以及“黨建+學風建設”等舉措,堅持打通學院協同育人內循環;積極構建校企聯合辦學新格局,穩步創造學院協同育人外循環,以循環2002班為代表,考研就業再創新績,人才培養質量穩步提升,為商洛學院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事業貢獻化材力量。
(文/王鵬舉 趙威 劉明寶 圖/化材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