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元英,陜西商南縣人,中共黨員,研究生學歷,教授職稱,西安工業大學、陜西理工學院兼職碩士生導師。1990年7月畢業于陜西師范大學中文系,先后在西北大學深造、武漢大學訪學,2015年赴臺灣明新科技大學學習并結業。參加了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秘書專業委員會(理事)、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陜西省民間文藝家協會(理事)、陜西民俗學會(副會長)等學術組織,被聘為國家級“中國文藝評論基地(西北大學)”研究員、陜南發展研究院和陜南民間文化研究中心的學術委員會委員。現任商洛學院督導與評估中心·教育教學研究中心主任。曾獲陜西省首屆民間文藝“山花獎”學術著作類一等獎、商洛學院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陜西省人民政府教學成果二等獎。先后被評為陜西省師德標兵,學校學科帶頭人、教學名師、漢語言文學專業帶頭人等。他熱愛教育事業,堅持立德樹人,在平凡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績。
一、堅守山區教學一線立德樹人,笑傲磨難自強勵人,堅定執著的理想信念使他充滿正能量
26年前,從陜師大畢業的黃元英懷著“做一名好老師”的理想,來到商洛學院(原商洛師范??茖W校)任教。他敬業愛崗、勤勉務實,在組織培養下不斷成長,經歷了普通教師、中文系副主任、教務處副處長、中文系主任、文傳學院院長等角色轉變,這期間有單位想“挖”他、更有朋友勸他離開艱苦的商洛。但他說“商洛于我有養育之恩,學校又值用人之際,離開這里很不仗義?!彼x擇了堅守,將生命之根深植于商洛山區。
在學生心中,他是“有溫度”的老師。每一位學生在他課堂里,能感受到人格的尊重和關愛的溫暖。當學生因為心理衛生、同學矛盾、就業壓力等因素厭學逃課甚至放棄學業時,他總是想盡辦法疏導解決。他常說:“一個學生對我們院來說只是千分之一,但對一個家庭來說卻是百分之百。放棄任何一個學生,都是罪孽深重!”“即使只給學生講授一門課,也要為他們的一生考慮”。他對學生有一種父母般的情感投射。他任副主任期間,一天晚上11點,班干部反映一名外地女生還沒有歸宿。他立即趕到學校,組織學生分三組尋找。他親自帶領一組學生,在大雪紛飛的夜晚,沿街敲門問詢,直至在該生親戚家屬院看到學生安然無恙,他才放心返回,這時已是次日凌晨5點。雪夜尋找學生的事跡,讓全班學生感受到愛的溫暖,同學們贊嘆:“黃老師有溫度!”
在師生眼里,他是充滿正能量的老師。2010年的一次事故給黃元英及其家庭造成巨大創痛,當時情況真是“天塌了”。就在醫院治療期間,一位同樣因重大家庭變故而“將要崩潰”的學生向他“求救”,黃元英強忍悲痛開導教育,幫助該生渡過難關。此時他意識到“絕不能垮掉”,為了學生、為了家庭、為了當初的理想,必須戰勝磨難,重新站立。正是這種精神拯救了他自己,也拯救了那位“求救”的學生,該同學還以優異成績通過了“專升本”考試,成為學生中的勵志人物。出院康復治療期間,趴在床上完成一篇學術會議交流論文,他接受學校安排拄著拐杖為學校新進教師培訓,幫助他們修煉師德、提高能力,走好人生第一步。2014年,一位獨生子學生突然查出嚴重疾病,他父母痛感“天塌下來”,黃元英感同身受,立即伸出援手帶頭慷慨捐款,又多次趕赴醫院開展心理干預和精神指導,一年后該生終于重返課堂。他的愛心善行和正能量,再次讓一個學生及其家庭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
源源不斷的正能量,源于他自強自勵的精神修為、源于對教育事業的忠誠熱愛,還源于他向災區捐款、給學校捐書、資助貧困學生和無償獻血等善行的積累,核心是他為人師表、立德樹人優秀品質的力量。
二、為了學生成長成才,銳意改革創新,他用敢為人先的工作業績表達對教育事業的忠誠
培養學生成長成才是教師永恒的任務。研究探索和改革創新教學工作,是黃元英最關心最用心的事。他堅持“敬畏講臺,站穩講臺,超越講臺”的教學精神,追求“對學生成長擔責、對國家事業負責、對民族文化盡責”的教學理想,提倡“有寬度、有厚度、有溫度”的課堂教學。無論講過多少遍,每次課前都要重新備課,把最新的信息、新方法和成果轉化為教學資源,使教學內容先進鮮活,讓學生收獲知識、開啟思想、領悟人生。先后開設了《商洛作家研究》《地方民俗專題》等接地氣的選修課,總結出“秘書學角色扮演教學法”“用古代文學資源豐富學生精神鈣質”“民俗生活體驗與大學生文化身份確認”等教學方法,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在評師網中寫到:“黃老師工作認真,待學生特別平和有耐心。學生特別愛戴尊敬?!薄跋M覀兡茉诋厴I前再次聽黃老師上課”。
他曾說,教學是一門藝術,其魅力在于創新;教育是一門科學,其生命在于探索。他發表了多篇教育教學研究論文,其中《轉型發展視域下教師的“轉”和學生的“變”》獲得學校首屆教育教學研討會一等獎,還組織編輯了50多萬字的文傳學院教師《教育教學研究文集》。他設計并組建了“大學生人文素養實訓中心”,成為全校乃至全省文科學生實踐應用能力培養模式的首創。該中心已培養出一大批優秀學生,受到教育廳轉型發展評估和教育部本科教學合格評估專家的一致肯定。他擔任該中心“調研與創新”部的指導教師,利用寒暑假時間,帶領學生開展專題調查,編印了《商洛婚俗調查》《商洛喪葬習俗調查》《家鄉地名調查》《我們村的年俗》等實踐成果。他還組織創辦了《我們》報并擔任主編,發揮了顯著的育人效果,取得良好的社會反響,省作協主席賈平凹欣然為《我們》報題詞:“我們走在大路上”。他擔任大學生創新項目指導教師,指導學生課外科技創新活動,分別獲得學校一等獎、省級三等獎,有多名學生在他指導下考上了研究生,2016年被評為“商洛學院第一屆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優秀指導教師”。先后指導了40余名學生畢業論文撰寫,8篇論文被評為優秀論文,他連續4年被評為優秀畢業論文指導教師。他主持完成了“商洛學院高素養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商洛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綜合改革試點”“漢語言文學專業文學核心課程優秀教學團隊”等省級本科教學質量工程項目。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搭建實踐實訓平臺,不斷提高學生實踐應用能力和綜合素質。他負責完成的《搭建實訓平臺提升人文素養》獲陜西省高校2013年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一等獎。
2014年3月,臨近教育部本科教學合格評估專家組進??疾?,學校深化內部改革,合并中文系、外語系組建語言文化傳播學院。作為千余名學生、百余名教職工的二級學院院長,他深知一個全校最大的二級學院在學校本科教學合格評估工作中的責任和影響,以超乎常人的責任擔當和敬業精神為這個新集體履職盡責。為了評估,他幾乎連續大半年沒有休息,經常加班到深夜,由于勞累過度,引起眼底出血住進醫院,住院治療期間也不忘工作。他的敬業精神在師生中產生了積極效應,為全面推進各項工作營造了良好氛圍。同時,他以班子建設為抓手,有效發揮了領導班子的情感凝聚力、思想引領力和工作推動力,不打折扣地貫徹落實學校黨委的重大決策和工作部署,在學校組建二級學院、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學合格評估和教育廳轉型發展評估等重要時刻,各項工作都交出了滿意答卷。文傳學院也相繼榮獲全省教育系統創佳評差“最佳單位”“陜西省師德建設先進集體”等十多項榮譽,連續三年在學校年度目標責任考核中獲得優秀等次。生活中訥于言辭、性格內斂的他,以敢為人先的工作業績表達對教育事業的忠誠。
三、不忘社會責任,立足地方開展科學研究和文化服務,為學校的辦學特色和社會聲譽增光添彩
商洛學院是商洛本地唯一一所本科院校。他深知,地方高校的根基在地方、生命在地方、責任在地方。因而,利用自己的專業優勢為地方文化建設服務成為他的自覺行動。他經過十年的田野作業和理論研究,出版專著《商洛民俗文化述論》,保護民眾的鄉情鄉愁;合著《當代商洛作家群研究》,率先提出“商洛作家群”概念;連續5年在《商洛日報》連載《商洛方言中的文雅之詞》,呼喚民眾的文化自覺,有讀者感慨“原來我們如此文化地生活著”。他主持完成多項地方文化科研項目,在《當代作家評論》《西北大學學報》《小說評論》等期刊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為地方文化資源的發掘、保護和利用,提供學術支持;他還應邀為地方政府部門和企事業單位舉辦《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國家文化安全》《商洛民俗與商洛集體人格》《<論語>中的管理智慧》等學術講座,普及國學知識,培養文化自信。曾應邀到陜西電視臺第1頻道直播現場作嘉賓,解說商洛的春節民俗。作為首席專家,順利完成了多項教育廳校地共建校本研修實驗區和“國培計劃”項目,他被省教育廳評為陜西省高校校本研修先進個人。基于他對地方文化的貢獻和社會影響,被推選為商洛市第二屆政協委員。
為了深化和拓展文化服務,他發揮個人學術影響力,團結商洛民間文藝愛好者和研究者,2009年成立了商洛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并當選首屆主席。2004年,他負責將中文系賈平凹研究小組升格建成商洛學院(原商洛師專)賈平凹研究所,這是全國第一個以賈平凹為研究對象的科研機構。經過十年努力,2014年,陜西省教育廳批準立項建設陜西(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商洛文化暨賈平凹研究中心,賈平凹應邀擔任該中心名譽主任,黃元英被聘為中心主任。近三年,他先后負責承辦了“賈平凹與中國當代文學”全國學術研討會、中國新詩百年論壇暨商洛詩歌研討會等有影響的學術會議,不僅促進了學校的學科建設、擴大了學校的社會影響,而且有力支持了陜西省十大文化旅游項目“商於古道棣花古鎮核心景區”的開發建設。在他帶領下,經過廣大教師的不懈努力,商洛文學、商洛文藝和商洛文化研究,融入了商洛學院的內涵建設和大學文化,并成為商洛學院重要的辦學特色。
二十多年間,黃元英堅守在商洛貧困山區的教學一線,耕耘不輟,癡心不改,他用奉獻表達對教育事業的忠誠和熱愛,用行動印證對莘莘學子的愛心和負責,用業績敘說對家鄉文化的深情和擔當。在他二十多年教書育人歷程中,他對教育事業的精誠奉獻、對理想信仰的執著堅守和對社會責任的自覺擔當,傳遞著當代高校教師的忠誠心和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