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陜西省東南部的秦嶺南麓,商洛市靜靜坐落于此,與鄂豫兩省交界。長期以來,受限于交通不便與產業結構單一的狀況,這里的農業發展較為滯后。然而,在這片土地上,有一個身影在默默為改變現狀而努力,他就是商洛學院的一位博士教師——薛曉東。作為商洛市科技特派員以及商洛學院 “根植地方先進個人”,他一直將目光緊緊鎖定在當地農業發展以及農民生活狀況上。
陽光訊(記者 崔偉 文\圖)日前,記者從商洛市有關部門獲悉,2020年薛曉東作為高層次人才被商洛學院引進。自踏入商洛起,他便全身心投入思考,怎樣把自身專業知識巧妙融入當地農業發展,一心探尋一條 “專業 + 產業” 的特色發展路徑,只為幫助農民實現增收致富的夢想。憑借扎實的學識和多年扎根地方的寶貴經驗,他已逐步構建起一套切實可靠的鄉村振興新方法,為這片土地的發展帶來新的希望與活力。
在每年的2月至3月,商洛市常常是雪花與雨滴接力揮灑,時而紛紛揚揚的雪花漫天飛舞,轉瞬便化作淅淅瀝瀝的雨絲,使得道路易睹難行,出行極為不便。
然而,惡劣的天氣并未阻擋薛老師憶農助農的腳步。為了深入了解當地農業的真實狀況,他常常將山間雪天路滑的危險拋諸腦后,毅然驅車前往派駐村。一到村里,他便馬不停蹄地與當地村民、村干部等取得聯系,深入田間地頭,實地考察村里的農業發展現狀。在考察過程中,他細致入微,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及時發現并詳實記錄下村子在發展進程中遭遇的各類問題。薛老師留意到,農民在種植時面臨著諸多難題:山林樹木繁多,導致機械化耕作難以大面積鋪開;經濟產業種類稀少,嚴重制約了發展步伐。針對這些實際情況,他充分考量當地的生態環境,憑借深厚的專業知識,提出了引種天麻、金銀花、五味子等中藥材,大力發展林下經濟的創新思路。他堅信,只有因地制宜,才能真正蹚出一條鄉村振興的康莊大道。不僅如此,為了確保這些技術能夠切實落地,他親自下地示范操作,從種苗的選擇到種植的深度、間距,每一個步驟都耐心講解、親自演示,只為讓農民們能夠真正掌握技術,讓科技方法在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
在商洛市,丹鳳縣堪稱天麻種植的核心區域,其天麻栽培規模持續擴張,從最初的 4000 多畝迅猛增長至如今的 2 萬多畝。目前,全縣以天麻為主導的全產業鏈總產值已飆升至 8.9 億元,成果惠及 130 多家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專業合作社,以及 2 萬多農戶,平均每戶增收超過 5 萬元。在這一蓬勃發展的進程中,巒莊鎮良種天麻產業園擔當起產業發展的龍頭重任。尤為引人注目的是,該產業園匯聚了以薛老師為代表的眾多博士人才,他們的加入為產業發展注入了強勁的科技動力。與此同時,以薛老師為骨干的博士科研工作站也在此落地生根,為產業創新提供了堅實的智力支撐。
在五味子種植技術上,以薛老師為代表的專業團隊積極投身技術研發與推廣工作。他們精心鉆研出五味子高產高效集成技術,涵蓋了“五味子栽培、配方施肥、精細灌溉、地膜覆蓋、病蟲害綠色防控”等一系列關鍵環節。為了讓當地種植戶更好地掌握這些技術,團隊成員不辭辛勞,耐心細致地講解技術要點,還組織種植戶觀看相關視頻資料,幫助他們更直觀地了解操作流程。不僅如此,團隊還對五味子生長狀況以及種植土地進行了全面檢測,甚至自掏腰包,將部分土壤樣品送去專業機構進行分析,以此確保當地土地條件符合五味子的生長需求。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應用,這些技術成效顯著,五味子的成活率大幅提升,贏得了村領導和村民們的高度贊譽,也收獲了農民們的一致好評,為當地五味子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據了解,薛老師自2020年入職商洛學院以來,先后獲得優秀班主任、秦嶺生態環保學者、根植地方優秀個人等榮譽稱號。身為科技特派員,薛老師深切體悟到自身責任之重,常常在學校與派駐村之間來回奔波,不知疲倦。他一心撲在提升當地農業發展水平的事業上,矢志不渝地為鄉村振興奉獻著自己的力量。在鄉村這片廣袤的土地上,薛老師默默堅守,始終秉持著勤懇敬業的工作態度,全身心地投入到鄉村建設之中。他致力于培育鄉村產業新業態,為建設宜居宜業的和美鄉村立下了汗馬功勞。面對鄉村振興這一宏偉目標,他竭盡全力,只為將那幅鄉村振興的壯麗畫卷,從藍圖變為觸手可及的現實。
千村走向未來,萬村共奔小康。洛水源頭,秦嶺腳下,沃野田疇生機勃勃,讓三區人才科技特派員把對群眾的深厚感情和自身才華,無私地揮灑在這片熱土之上,讓一個個村莊舊貌換新顏,書寫著鄉村振興的動人篇章!
`